Search

Shopping cart

Saved articles

You have not yet added any article to your bookmarks!

Browse articles
Newsletter image

Subscribe to the Newsletter

Join 10k+ people to get notified about new posts, news and tips.

Do not worry we don't spam!

GDPR Compliance

We use cookies to ensure you get the best experience on our website. By continuing to use our site, you accept our use of cookies, Privacy Policy, and Terms of Service.

中国之武士道

中国之武士道

""写作本书的时候,梁启超32岁,因为戊戌变法失败遭到淸政府的通缉,在日本流亡。有感于国人的某些不足,他以百科全书式的大学问和大气派,把终极关怀寄托于中华民族自强自立,寄托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因此于1904年(即清光绪三十年)10月写下《中国之武士道》。11月,由上海广智书局出版。署名“饮冰室主人”。

国家的衰朽,政治的腐败,国民精神的儒弱,造成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歧视,当时西方和日本都认为“中国之历史,不武之历史也,中国之民族,不武之民族也”。这刺激了梁启超,他激动地说:“吾耻其言,吾愤其言,吾未能卒服也。”于是愤而下笔,著成此书,发掘古代的尚武精神、刚性文化。
他选取了七十多个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作为中国武士道精神的体现者,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身份、地位迥异,有侠客、刺客,有君主、将军、宰相、太子,也有地方官员、陪臣、谋士、士兵,还有仆人、渔夫、民妇、屠夫等社会下层的普通人。
他希望这部书能够唤起国人尚武之精神,不再苟且偷安混沌度日。所谓武士道,不是某种身份如武士、侠客、刺客,也不是某些行为如生猛、卤莽、讲义气、敢拼命,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刚健昂扬、积极果敢、有原则、有坚持、不苟且、不委琐的生活态度。这样的精神和态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崛起和振兴所必需的。""

Comments